了義修行心經

了義修行心經

 

梵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

 

《古聖玄奘法師。燉煌石室本》

 

回首頁

 

簡 述

諸佛及菩薩,聲聞辟支佛,解脫涅槃道,皆從般若得

修行心經,除了唸誦外,必須了義般若,〔般若〕若不明,萬行同虛設,也就是說,若無〔般若〕為導,五度則如盲。

大智度論云: 〔龍樹菩薩造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〕

【諸佛及菩薩,聲聞辟支佛,解脫涅槃道,皆從般若得】。

心經是大般若經之總綱心要,般若是諸法中王,一切諸佛,從茲出生,一切萬法,從茲建立。般若是佛法的核心,般若能攝無量佛法,若不聞般若,則去佛道遠矣!

 

依大般若經佛所說發菩提心菩薩乘行者,解脫到彼岸有六種修行法,即六度波羅蜜多〔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〕,前三度〔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〕為福德資糧,第六〔般若〕是智慧資糧,第四〔精進〕與第五〔靜慮〕共通福德與智慧二資糧。

 

大般若經云:

布施等六波羅蜜多互相攝持能到彼岸,然住〔般若〕波羅蜜多具大勢力方便善巧,能速圓滿所修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波羅蜜多,非住前五能辦是事,是故〔般若〕波羅蜜多於前五種為最為勝、為尊為高、為妙為微妙、為上為無上、無等無等等。由是因緣,獨讚般若超勝餘五波羅蜜多』。

何故名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?

佛告曼殊室利:『甚深般若波羅蜜多,無相、無名,無邊、無際,無歸依處,非思量境,非罪、非福,非闇、非明,如淨虛空等真法界,分齊、數量都不可得。由如是等種種因緣,是故名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』。

佛告曼殊室利:『顯了甚深般若波羅蜜多,即為顯了一切佛法,通達真實不思議事。曼殊室利!我本修學菩薩行時所集善根,皆由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得成滿。欲住菩薩不退轉地,欲證無上正等菩提,亦由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乃得成辦』。

告善勇猛菩薩摩訶薩言:『般若波羅蜜多,微妙甚深實不可說,今隨汝等所知境界世俗文句,方便演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,令諸菩薩摩訶薩眾聞已方便精勤修學 』。

 
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,心經是《大般若經》之精髓,般若是〔佛智慧〕即一切諸法實相,不生亦不滅,離一切相,諸法空性,無所住,佛為教化眾生,透過世俗文字章句來傳達義理,〔有相〕方便演說,雖無可執取,但以此方便智慧,而指引眾生,運用文字般若,契入正知見,進而觀照諸法空性,以證悟實相般若。

 

依大般若經,三種妙智慧即為文字般若、觀照般若、實相般若。讀誦心經之修行者,除了唸誦外,必須了義其理,信、解、行、證:-

 

()瞭解心經真實義理,依文解空義,信而能解,才能具判斷力,導引自己趨向世尊所說之正行教法,即是文字般若。

 

()依文字智慧,解而能行,寂靜審慮,諦觀菩提,圓照覺明,廓周一如真法界,量等無際虛空界,平等不二,亦即觀照般若。

 

()依觀照智慧,啟發真智之境,行而能證,能體證真勝義諦,通達般若波羅蜜多與〔佛智慧〕相應,亦即實相般若。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云: 〔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〕

『當觀諸法實相。何等諸法實相?所謂一切法不垢不淨。何以故?一切法自性空,無眾生、無人、無我;一切法如幻、如夢、如響、如影、如焰、如化』。

 

唸誦心經或金剛經,是屬於文字般若,還須透過禪定(靜慮),啟發觀照般若,寂靜審慮成熟觀察,則能入三摩地(三昧)之無為妙境,入三摩地者,方能通達般若波羅蜜多。禪修行者如不能得三摩地,是不可能超脫三界的。

 

請参考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》世尊教誡我們修禪定者,應注意十種無依行法,修定者如具有其中一種境相,則不能成就諸三摩地,就會退失靜慮,墮入六道輪迴,因此修行心經或金剛經等般若法門者,亦應如是慎思明辨。

 

請参考

 無依行法《定》、《三摩地》

華 妙 淨 法 供 養

 寶竺林精舍的頻道→  YouTube       

Top